阻燃防火材料-网上贸易平台 | | WAP浏览
服务热线:4006555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阻燃橡塑及制品 » 资讯 » 正文

简析聚氨酯泡沫火灾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6   来源:慧聪消防网   浏览次数:2367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装修材料起火燃烧,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导致重大伤亡的“罪魁祸首”都是使用聚氨酯泡沫装修。因此,认识聚氨酯泡沫的火灾危险性,研究火灾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火灾危险性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泡沫塑料具有优越的绝缘、保温和隔音性能。聚氨酯泡沫塑料,俗名海绵塑料(以下简称聚氨酯泡沫),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利用的畅销制品。聚氨酯泡沫成品是多孔性的固体,导热性极差,容易造成热量积聚。硬质泡沫塑料的闪点为310℃,自燃温度为416℃,每燃烧1千摩尔泡沫塑料可放出3073.53KJ的热量。未经阻燃处理的成品,氧指数为20左右;经阻燃处理的在23~27之间,个别也可达30左右。在200℃时发生热降解,放出CO和醇类等低分子物。

关于软质聚氨酯泡沫,根据火险参数差热分析的测定结果,其初始分解温度为260℃以上,激烈分解温度为280℃,自燃温度在330℃以上,极易造成自燃和分解性燃烧。燃烧后,会分解产生氰化氢、一氧化碳等剧毒性气体,使人吸入后几秒钟就中毒身亡,且燃烧产生大量烟气,降低空间能见度,使人失去逃生能力。

二、火灾特性

聚氨酯泡沫火灾与其他可燃固体火灾相比,存在有不同的独特个性。主要表现在:

1、烟雾大,毒性强

聚氨酯泡沫燃烧时放出大量的黑色浓烟。这是因为其烟雾中既含有分解产物又含有燃烧产物。而且,聚氨酯泡沫在高温下可同时产生脱氢和凝聚效应。脱氢形成的炭微粒和含氢数量少的化合物微粒与燃烧产物互相混杂;高温热解生成的醇、醛等低聚物或小分子物凝聚的液滴也混在烟雾中,因此,烟雾大、成份复杂。

聚氨酯泡沫的燃烧产物很多,主要有CO、CO2、H2O、NO、NO2、NH3和HCN等。其中HCN毒性很大。实验测得,燃烧1g聚氨酯泡沫,可产生0.008gHCN、0.21gCO等,烟雾和毒性给安全疏散和灭火战斗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困难,增加了火灾危害。

2、易产生阴燃

实验证明,某些标准规格的聚氨酯泡沫,即使在单独存放的情况下,也可发生阴燃。软质聚氨酯泡沫在静止空气中,产生阴燃的最高温度不超过400℃,而且阴燃的时间能持续数个小时。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阴燃只发生在表面上,阴燃的最高温度约500℃左右。

3、燃烧速度极快,火焰温度高

在实验中采用150×50×15mm规格的聚氨酯泡沫试样测定,燃烧速度为1.5~2.0mm/s;燃烧中辐射热极强,经测试火焰温度高达2000℃左右,热值为28~23MJ/kg,根据消防部队战斗经验表明,500公斤聚氨酯泡沫堆积引燃后,战斗还未展开、水枪还没出水就全部燃尽了,可见其燃烧的猛烈程度。

分析认为,聚氨酯泡沫燃烧速度快、温度高,主要是因为聚氨酯泡沫在温度作用下,具有急剧分解的特性。分解出的多种小分子可燃气体,当其温度达到燃点,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燃性的全面猛烈燃烧,使燃烧进入“轰燃”状态。

三、防火对策

1、应把好原料质量关,严格实施操作控制。

应在使用前按照要求标准分析化验,特别是聚醚多元醇的含水量及可燃性低分子成分指标要从严控制。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投料配比、顺序、混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工艺条件操作。尤其要把握住甲苯二异腈酸酯和水的配比,以及活性催化剂的添加量,适时调整搅拌型式或转速,保证混添均匀。

2、进行阻燃处理,降低火灾危险性。

采用惰性气体发炮(反应中通入氮气等惰性气体),既可使反应过程处于安全保护之下,又能达到及时灭火和增加泡沫体的难燃性能。添加阻燃剂也是提高聚氨酯泡沫阻燃性的好方法,主要有反应型和添加型两种:反应型是用含P、N、X(卤素)等多元醇与异腈酸酯反应,直接制得阻燃型聚氨酯泡沫;添加型是将阻燃剂(含卤磷酸酯,含卤亚磷酸脂,含卤化合物,含卤氨磷化合物等)直接加入到反应体系之中,使阻燃剂均匀分散于泡沫体之内。除此外,还可向泡沫体添加无机盐类的阴燃抑制剂,以预防堆存中的阴燃。

3、合理使用,降低火灾危害性。

对于采用泡沫塑料实施保温和装修的设备或建筑,其外表应附以保护层,增加耐火阻燃能力。笔者认为,具有阴燃自燃特性的聚氨酯泡沫,不宜用于火灾危险生产设备的保温和飞机、船舶、车辆及建筑物的内装修。

4、改良工艺,开发难燃型泡沫塑料。

应克服现行生产工艺和设备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加强最佳配比、最佳聚合条件、最佳混合方式的研究,改革工艺和设备,使之控制可靠、操作安全简便。

四、结束语

聚氨酯泡沫火灾是多发性火灾,危害大、损失大而且难于扑救。火灾的成因除源于原料、成品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独特个性之外,认识不足,监督管理不力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应将加强其火灾危险性研究,提高认识、改革工艺、开发阻燃难燃性新型泡沫塑料,并且尽快制定专项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和办法,使监督有章遵循,管理有据可依。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防火资源网>赞同其观点,<防火资源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旧版本 | 闽ICP备09009213号
©2019-2021 FIRET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在线客服 点击QQ交谈/留言 点击QQ交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