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美国,尤其是与白宫的对话,向美国的政界、工商界和公众传达了一个相当清晰的信息。
美国保守派对中国最深的芥蒂,在于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转移到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些行业留下大量的失业人员,或依赖福利,或屈就低收入工作,生活水平不升反将。而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欣欣向荣,经济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充沛,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一此一彼,怨恨不满的情绪在所难免。
在美国塑料行业中,尽管大中型企业早已飘洋过海、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不乏留守美国、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他们代表的保守派期盼希望流失到中国的制造业工作机会能回到美国。在他们眼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通过美国政府对中国强硬起来、施压人民币、对中国产品加以贸易制裁。
实际上,即便反映大利益集团的美国政府尽管叫嚣不息,却不会、也不敢在中美贸易政策上走极端。
此次胡奥会谈就是很有力的证据。汇率问题只是蜻蜓点水的带过,两国主席、总统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中国飞速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胡主席定下基调:"中方愿同美方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相向而行缓解贸易不平衡,共同倡导自由贸易和反对保护主义,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文媒体很少报道的是,奥巴马总统也表示:"我们探讨了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取得的成绩,以及如何同力保证全球经济恢复景气和平衡。我们达成一致,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美国则需要减少支出并增大出口。
我国领导人访美都有送一份大礼的习惯,这次是总价值450亿美元的飞机、机械、农产品和软件的订单,预计能支持美国的23.5万份就业岗位。
胡主席还表示将保证在华的美国公司享受国民待遇,帮助他们保护知识产权,并取消政府采购的一些限制。
胡主席之行对美国制造业传达了这一信息:是时候正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发展,以积极合作的态度追逐全球市场中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