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国的塑料制品特别是PVC制品,存在着质量低劣的现象,一些小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大量地使用填充料及再生料生产建筑排水管及门窗型材。目前,由于国内PVC树脂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些规模较大的厂家也加入了生产劣建筑排水管的行列,填充料的含量也从60份增加为100份,甚至高达300份、400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产品质量检测形同虚设,导致质量低劣的产品能蒙混过关。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等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对塑料产品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对入市产品进行抽检,以抵制质量低劣产品进入市场。但是,厂家在供货时提供了一小部份质量达标的“检测产品”,勿用置疑,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大都抽到了这种“检测产品”,从而使质量低劣产品在市场上的合法化。
二,产品的最终价格不能随原料的升降而浮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不顾价格规律,既要质量好,又要价格低。但由于缺乏对塑料制品性能方面的了解,光从产品表面来判断其质量的优劣,于是一些价格较低而外表较好的建筑排水管及型材就被接受了,殊不知,这些价格低得难以想象的产品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这一现象目前越演越烈,尤其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受消费水平的影响,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甚至不管产品质量好外,只要价格低就接受。
三,政府部门的腐败,导致了生产厂家的负担过重,只能以降低成本来减轻压力,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低劣。例如一些政府采购的产品,质量也很低劣。这是因为有些政府管员既要往脸上贴金,采购价格要仅可能地低,以显示自己的成绩,又要收取大量回扣。如安徽省某城市的政府采购项目中,有CPVC高压电力电缆套管,其招标文件中所要求产品的技术指标完全不符合此产品的国家标准。最后中标价格仅为8000元/吨,而当时CPVC原料的价格为10500-11000元/吨,PVC原料的价格为8300元/吨,显而易见,中标者只能提供成本及其低的假冒伪劣产品,这给国家工程造成了严重隐患。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已形成了一个“腐败链”,每一环节都必须消耗生产厂家大量的“销售费用”,生产厂家为了生存不得不生产低成本的劣质产品,而政府部门也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以CPVC电力管为例,生产此产品的厂家一半以上从未购进CPVC原料,更不用说其是否具有生产此产品的工艺技术,但是其销售形势比生产真正的达标CPVC电力管的厂家要好的多,从而使一些原来产品质量较好的生产厂家,也只能做假。
如何提高我国的塑料制品质量,是关系我国塑料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就现在我国的情况来看,似乎不能仅以对生产厂家的严格要求来解决这一问题,作为生产厂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是优质产品,以品牌来赢得市场。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市场运作生杀大权的各相关部门能清除腐败现象,同时制订相应政策,对销售和使用劣质产品者要同时进行处罚。这样才能抑制低劣产品进入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